食品安全监管赋能大数据运用——破解肉产业链溯源难题

时间:2018-11-20

       现如今,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产业链长,生产经营分散,隐患多,信息化程度低;监管任务重,环节化,被动应对,协调机制缺乏。那么,如何有效应对这样的局面?2018年11月15日下午,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基于区块链实现健康肉全产业链溯源”的专题学术报告会在德州市牧医所4楼会议室召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杨英阁,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陈雪梅,信息中心副主任崔太昌,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办公室主任李俊,畜牧兽医研究所公共卫生研究所主任刘玉庆,山东省健牧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卓明出席本次会议。本次交流会由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讲座教授、食品安全区块链联盟负责人崔晓晖教授主讲。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法规不健全,责权;边界不清楚;信息资源多元分布,整合共享难度大、存在技术局限性, 成本高、效率低。崔晓晖教授指出,要打破这样的格局,第一,要改事后处置为主的被动方式,变为事前预防为主;第二,在监管上打破重点环节监管的局限,变为全过程监管;第三,改变政府监管为主的局限,多方参与,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力量。

      会上还重点分享了基于大数据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的食品安全(粮油、猪肉)保障系统,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全程留痕、事前预测、隐私保护、安全可信、服务集成、自主可控。崔晓晖教授介绍,这套系统的总体思路是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应用技术,,从数据采集共享、融合存储分析等六个方向形成标准体系,建立智慧监管云平台。

      此次学术报告会议还探讨了区块链的概念和特征,得出了区块链技术天然地适合运用于供应链管理的原因:区块链技术使得需要分享的数据,在交易各方之间公开透明,便于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其所具有的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的特质,能很好地解决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纠纷,实现轻松举证与追责;数据不可篡改与交易可追溯两大特性相结合,可根除供应链内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实现精准追溯;通过技术实现供应链参与主体间的充份信任和智能协同,助力实现好物低价。

      据悉,崔晓晖教授长期从事开源情报分析、云计算平台安全及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将应用于食品安全风险预测中的情报挖掘以及自主可控大数据云平台的安全保障,企业敏感数据的共享研究。